光陰輾轉,總有一處風景會在你的眼里溢滿詩意,在你的相冊里塵香;總有一種味道會在你的舌尖回津生香,在你的心海里難忘。
泰州便是這樣一個地方。
溱湖濕地 攝影/沁怡
這既是一座依傍鳳城河、稻河、古運鹽河有著2100年建城史、千百年來風調雨順安定祥和被譽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的水城;也是一座為了一條河豚魚、一只籪蟹、一個蟹黃湯包、就值得出發的城市。
稻河 攝影/沁怡
成形于元末明初的稻河古街區,是泰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落,距今已有六百年歷史,“涵西五巷分居東西,稻河草河貫穿南北”是這個古街區的格局寫照。
稻河 攝影/沁怡
走在古街上,街巷肌理鮮見,亭臺樓閣依然,那些鐘鳴鼎盛的舊時光伴著旅美華人杰出代表曹俊的作品展示館、創辦于清宣統元年的五巷小學、從漢唐經兩宋直至明清前后兩千多年延續不斷的古水井群、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先生設計的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泰州科學發展觀展示館……無一不吸引著人們去訪古探幽、寄情感懷。
稻河古街 攝影/沁怡
五巷小學 攝影/沁怡
梅園是為紀念祖籍泰州的一代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而建的園林,每年的梅蘭芳藝術節都會在這里舉行。
梅園 攝影/沁怡
梅園 攝影/沁怡
走進梅園,秋色正濃,楓葉攜著對梅先生的眷戀,輕盈如蝶,飄落竹枝、飄落青磚黛瓦,默默對大地傾說著先生的故事:風華絕代天下名揚,那些低吟淺唱婉轉了多少舊時光;梅骨錚錚蓄發罷演,一曲中華正義于無聲處天地回響。
梅園 攝影/沁怡
梅園 攝影/沁怡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萬家燈火隨著夜色一起跌入鳳城河,如打碎了五彩琉璃的斑斕,讓靈動的鳳城河嫵媚璀璨。
鳳城河夜景 攝影/沁怡
桃花渡口,泛一葉蘭舟,穿秦時明月,沫唐風宋雨,聽曾是《桃花扇》演地的石坊里昆曲悠揚婉轉,隔岸二胡琵琶如珠玉落盤,這畫里江南頓時就輕盈了俗世里眉間心上的紛繁。
鳳城河夜景 攝影/沁怡
鳳城河夜景 攝影/沁怡
溱湖無所有,贈卿水澄碧。踏著秋水共長天的美好,去古壽圣寺許個愿,虔拜藥師佛佑平安,聆聽梵音蕩滌塵埃、抖落疲憊放空心靈。
溱湖濕地 攝影/沁怡
古壽圣寺 攝影/沁怡
置身這寧靜的水國世界里,裁一片藍天,畫上深秋的清遠,看小魚自在淺翔,麋鹿歡騰奔跑,溫一壺歲月陳釀,把盞臨風,將煩事種種放逐一湖秋水。
溱湖濕地 攝影/沁怡
溱湖濕地 攝影/沁怡
溱湖水 攝影/沁怡
溱湖麋鹿 攝影/沁怡
黃橋,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一座繼承傳統的紅色名鎮,十九世紀末由安徽績溪胡允源來此創辦的裕泰和茶葉店循循相襲的生意經極大地繁榮了黃橋市井商業;小小的黃橋燒餅承載的紅色故事感動中國……這里,眾多古鎮風情靜等你來解讀。
裕泰和茶葉店 攝影/沁怡
裕泰和茶葉店 攝影/沁怡
黃橋燒餅 攝影/沁怡
祁巷,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也是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祁巷小南湖 攝影/沁怡
與祈巷的邂逅是在薄暮時分,小南湖明凈如鏡映著小村芳華,柴火鍋里沸騰著紅燒肉的醇香,外婆的手工攤餅、薄荷餅,媽媽的家常菜味道,忽然就溫熱了心里的某個角落,原來我們心心念念的詩和遠方,不盡在遙遠的他鄉,眼前便是步之所往,心之所向。
祁巷小南湖 攝影/沁怡
祁巷小南湖 攝影/沁怡
鐵鍋柴火手工攤餅 攝影/沁怡
入夜,與好客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餐桌上的八大碗讓人垂涎欲滴,村民們介紹說,祁巷八大碗伴隨著祁家巷的歷史,已有數百年之久,食材皆是村莊所取,極盡自然之味。如今勤勞智慧、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崇尚美食的祁巷人,將先輩們獨創的佳肴祁巷八大碗,不斷推陳出新,使之贊譽不絕,豐富了祁巷的美食文化。
祁巷八大碗 攝影/沁怡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位于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館名是1998年時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親筆題寫的。這里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不啻是追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去處。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攝影/沁怡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攝影/沁怡
口岸雕花樓,位于泰州高港區,建于清乾隆四年間,小橋流水、亭臺樓榭、曲徑長廊有點類似江南私家園林,進入樓內,上下前后左右,凡目所能及之處,全都是各式各樣的雕花,精美絕倫。
口岸雕花樓 攝影/沁怡
口岸雕花樓 攝影/沁怡
《本草綱目》有載:“河豚有大毒,味雖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所以中國民間一直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足見河豚味之鮮美,而泰州位于長江下游,洄游去海里的河豚游到這里時渾身積滿毒素,毒素越多的河豚味道越鮮美,可見泰州的河豚有多好吃了。河豚常見的吃法是紅燒河豚三寶,一寶河豚皮、二寶河豚肝、三寶河豚白子。河豚皮的正面有倒刺,要先用筷子挑起,將倒刺面卷向內,吃的時候不要嚼,在舌頭上溜一遍就咽下去,很嫩滑;河豚肝甫一入口便有濃郁的魚脂香散發開來,細、滑、鮮讓人感覺美味絕倫;河豚白子即河豚的精巢,河豚只有發情期才有精巢,而且不是每條河豚都有白子,因此極為珍貴,入口即化,軟嫩鮮香剎那在嘴里爆開,味蕾被高蛋白的快感緊緊包圍著,故有“西施乳”美譽。
紅燒河豚三寶 攝影/沁怡
籪蟹是溱湖獨有的水產,“籪”是中國文字中專為溱湖籪蟹而生的字,詞典釋義為:“籪”是一種將竹枝或葦稈編成柵欄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斷魚、蟹去路進而加以捕獲的漁具。而“籪”字唯一可以組成的詞語,是“籪蟹”,唯一的詞組是“溱湖籪蟹”,別的地方的螃蟹都直接叫“ 螃蟹”,或者叫“ 大閘蟹”,最多在前面加上地名“xxx大閘蟹”,唯獨在泰州溱湖,這里的螃蟹叫“溱湖籪蟹”。每至金秋,螃蟹東行,水鄉人就開始設籪捕蟹,能爬過籪翻身入網者皆為上乘之品,其美味讓無數食客盡折腰。。
溱湖籪蟹 攝影/沁怡
泰州的蟹黃湯包已有200多年歷史,與天津狗不理、上海南翔小籠包、揚州三丁包并列為“中國四大名點”。靖江更有“湯包之鄉”的美稱。
蟹黃湯包 攝影/沁怡
蟹黃湯包 攝影/沁怡
專程去靖江吃湯包時正巧看到了非遺傳人現場湯包秀,拆蟹、調餡、壓面、搟皮、包制一氣呵成,我細細觀察了下,每一片手工搟制的面皮都薄如紙張,吹彈即破,這樣的面皮里要包上由雞、大骨等熬成湯汁裹著的蟹黃蟹肉餡還要捏出三十多個菊花瓣保證不破,制造工序可謂復雜精細。湯包上屜蒸的空隙里,制湯包的阿姨用包湯包的面皮吹了一個氣球,真正的雷到了我,可想而知每一個湯包對于面粉彈性的要求有多高。
蟹黃湯包制作工藝 攝影/沁怡
幾分鐘后冒著熱氣湯汁鮮美的湯包就端到我們面前了,當地人介紹吃湯包的第一口叫天使之吻,輕輕提著湯包找到制高點后,吻下去,在制高點上咬一個小口,以舌頭或碟子的傾角控制慢慢啜干湯汁,謂之:“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是吃蟹黃湯包的步驟也是訣竅,喝完湯,面皮里面還有滿滿的蟹肉、蟹黃,滿足你口腹之欲的同時也讓你驚訝當地人對于飲食的極致追求。
靖江湯包 攝影/沁怡
這些只是泰州的代表美食,除此之外,泰州還有很多值得一吃的美食,溱湖八鮮、小楊莊十八灶、醉蝦、鰣魚、甲魚、江鰻、泰州小炒、扁豆嫂、紅燒羊肉......到底這些菜肴的味道有多美,諸位看官有空不妨來趟“泰好食”之旅,賞好美景點上幾道品嘗。美食是一定要自己吃才能體會到個中滋味的!
溱湖八鮮 攝影/沁怡
吾心安處是吾鄉,這樣的水城,這樣的美食,有沒有一些情愫在你的心底劃過?此刻,水城的初冬已經來臨,愿你來時天有暖陽,愿水城可以俘獲你的胃、靠岸你的心,成為你心身小憩的地方。
溱湖濕地 攝影/沁怡
貼士
該靈感墻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發現更多靈感
3條評論
0/140